3.5 元的快乐肥宅水,和 3.5 元的一杯冰,你怎么选?
选一杯冰的打工人,大概是因为难逃炎炎夏日带来的巨大压迫感。
有媒体报道,在全家便利店,今年冰杯销售维持着 50 % 以上的增长;在盒马,今年冰杯系列同比去年增长 60 %,且呈现出高复购趋势,表现已经超过冰淇淋。农夫山泉、蜜雪冰城等品牌,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冰杯产品。目前市售的冰杯大多集中在 3 – 9 元之间。
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介绍,在日本的便利店中,一次性冰杯的年消费量已经达到 25.7 亿杯,冰杯已经成为和饮料一样的大众消费品。
图源网络,侵删
素材来源/ 观察者网、互联网等
编辑整理/ 詹曲
1、商家售卖的冰杯,是“刺客”还是“真香”?
秉承“勤俭节约”的思想,小编还是忍不住问一句:商家售卖的冰杯,到底是“刺客”还是“真香”?难道自制冰不香吗?
不过,在体验过一次冰杯后,小编的视角发生了不小的改变。
除却便利性不加赘述,两者的不同首先在于水质。据介绍,专业的工业化制冰要先“制水”——制冰厂先要对自来水进行再净化:包括石英砂过滤、活性炭过滤、滤水树脂过滤,由粗到细地滤掉各类杂质,最后经过 RO(反渗透)膜过滤,以去除包括矿物质在内的“任何杂质”,滤出真正的“纯净水”。
“制冰”过程同样千差万别。普通家庭制冰的过程一般“由外而内”,即外壳先冻起来,而中间可能是空心的,甚至还有水在动,这将导致冰块中的气泡空气难以排除到冰块之外。此类冰块的颜色是白的,质感酥脆,冰的密度也不高,容易融化和吸附异味。
食品级工业化制品则是将流动的纯净水一层层地喷射到结冰板上,并对其进行层层挤压和逐层冷冻,因而冰块的密度更高,内部基本没有残余的空气气泡,融化的速度也要更慢。
图片来源:盒马情报局
2、进口的冰杯挤压产品价格空间
看起来冰杯的昂贵主要在于“冰”,毕竟一个塑料杯容器能花几个钱。
这里可要打断一下,此塑料杯可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。
便利店中售卖的冰杯一般叫做预包装冰杯,其保质期一般在 12 个月。也就是说,塑料杯需要在低于零下 18 ℃ 的环境中冷冻 12 个月不裂开。而普通饮料瓶采用的 PET 材质既不防烫也不抗冻,冷冻后易破碎开裂。
据观察者网记者调查,国内缺乏相关杯材供给,很多能满足“冷冻 12 个月”要求的杯子现在仍需进口。相关冰杯的生产企业表示,至今都没停止寻找国内供应商的步伐,毕竟依赖进口是非常昂贵的。
例如,由伊士曼生产的 PCTG TX1001 可以承受低至 -40 ℃ 的温度,且符合食品级标准,不含双酚 A,通过了欧盟 FDA 认证,是一种安全环保的原材料,非常适用于需要耐寒和耐化学腐蚀的应用。
不过,也有消费者质疑,冰杯的保质期长达 12 个月,真的有必要这么长时间吗?还是说,这只是材料商的一种营销套路呢?
转自——荣格塑料工业公众号
我司供应 CPE/BOPE 薄膜用——超透超低雾度防粘连剂 SILTON JC 硅酸铝盐系列
依据广告法,可能是目前最好的选择
技术咨询:张凯,13825504923
出货事宜:程明,13825501180